關于烏海市海融礦業有限責任公司《礦山地質環境治理2021年度計劃書》的公示
烏海市海融礦業有限責任公司煤礦
礦山地質環境治理2021年度計劃書
編制單位:烏海市海融礦業有限責任公司
編制時間:2021年3月
目 錄
烏海市海融礦業有限責任公司煤礦為為已建礦山,采礦權人為烏海市海融礦業有限責任公司。
根據內蒙古自治區自然資源廳《關于く內蒙古自治區礦山地質環境治理辦法〉廢止后有關事宜的通知》(內自然資字(2020)528號)、國土資源部文件《國土資源部辦公廳關于做好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方案編報有關工作的通知》(國土資規〔2016〕21 號)等文件要求,烏海市海融礦業有限責任公司煤礦采礦權人按照“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方案”和礦山地質環境實際情況,按照邊生產邊治理的原則,每年3月底前編制年度礦山地質環境治理與士地復墾計劃(年度計劃),并落實信息公開制度向社會公開。
根據烏海市自然資源局《關于編制年度礦山環境治理與土地復墾計劃的通知》等文件要求,烏海市海融礦業有限責任公司煤礦對2020年度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進行了總結,同時,對2021年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區域的工作部署,包括經費投入情況、治理情況;和本年度基金投入情況,治理恢復的面積、地類、經費預算等。并按照《關于開展礦山地質環境治理“雙隨機一公開”監督檢查的通知》(內國土資字〔2018〕827號)接受監督檢查。
海融礦業有限責任公司煤礦最初名稱為陶斯圖村西來峰煤礦,該礦始建于1980年。1994年,陶斯圖村西來峰煤礦由烏海市烏化礦業有限責任公司接管,屬集體性質企業。
2007年根據“內國土資采劃字[2007]0067號”文,烏海市烏化礦業有限責任公司煤礦范圍進行了單獨分離整合,劃定原礦區范圍的一部分為烏海市烏化礦業有限責任公司二礦,2009年7月20日采礦權人變更為烏海市海融礦業有限責任公司。
內蒙古自治區國土資源廳為烏海市海融礦業有限責任公司頒發采礦許可證,證號:C1500002009081120031889,礦山名稱:烏海市海融礦業有限責任公司煤礦;開采礦種:煤炭;開采方式:地下開采;生產規模:60萬噸/年;礦區面積:1.5194km2;開采深度:1261~810m標高,采礦許可證范圍由4個拐點圈定。
(一)礦區地理位置
烏海市海融礦業有限責任公司煤礦位于烏海市海南區南4km里處,桌子山煤田白云烏素Ⅲ勘探區西北角10~12勘查線之間,行政區劃隸屬海南區管轄,其地理坐標(2000國家大地坐標系)為:
東經:106°55′44″~ 106°57′14″;
北緯:39°22′47″~ 39°24′13″。
中心點坐標:X=4361779.18;Y=36409256.55
(二)礦區交通
礦區距烏海市政府所在地(海勃灣區)35km,距寧夏回族自治區石嘴山市50km。由煤礦到烏海市、寧夏回族自治區石嘴山市有公路和柏油路相通,距包蘭線烏海西站30km,距拉僧廟站8km,由海勃灣經拉僧廟,鄂托克旗至東勝公路(109國道)、G6京藏高速公路從礦區西部通過,公路、鐵路四通八達,交通較為便利(詳見交通位置圖1-1)。
礦山開采范圍由四個拐點圈定,礦區范圍拐點坐標見表1-1。
表1-1 海融煤礦采礦許可證范圍拐點坐標一覽表
拐點編號 | 1980西安坐標系,3度帶 | 2000國家大地坐標系 | ||
X | Y | X | Y | |
1 | 4362319.87 | 36409841.66 | 4362329.7156 | 36409954.9239 |
2 | 4362319.85 | 36408221.65 | 4362329.6964 | 36408334.9067 |
3 | 4361249.85 | 36408521.67 | 4361259.6920 | 36408734.9292 |
4 | 4361249.87 | 36409841.68 | 4361259.7110 | 36409954.9443 |
礦區面積1.5194km2 開采標高由1261m至810m。 |
(三)開發利用方案設計
1、礦山設計資源/儲量
主要煤柱留設:
地面建(井筒)按垂直剖面法留設,其表土層移動角取45°,基巖移動角取75°。
井田邊界一側留設20m煤柱;
井筒保護煤柱計算巖層移動角按75°,表土段按45°計算,基本維護帶寬度取15m。
各采空區邊界留設有30m的防水煤柱;
煤層大巷兩側留設30m煤柱,工作面停采線距煤層大巷留設30m煤柱。
礦山自上而下煤層編號為5、8、9-2、16-1、16-2號煤層。根據核實報告提供的5號煤層可采范圍以及礦方提供的礦井采掘工程平面圖,5號煤層下方已經形成采空區,故本次方案將5號煤層列為暫不能利用資源量。
本次方案計算儲量可采煤層共計4層煤;即8、9-2、16-1以及16-2號煤層;因本礦開采原煤屬于特殊和稀缺煤類,根據本礦井煤層的賦存情況,可采儲量計算過程中,8、9-2-號煤層、16-1及16-2號煤層采區回采率均取88%。
經計算,井田內方案利用資源儲量為877.186萬噸,方案可采資源儲量為584.11萬噸。設計可回收煤柱資源量按80%計算;則方案可采儲量為703.11萬噸
2、開發設計服務年限
根據《烏海市海融礦業有限責任公司煤礦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方案》,礦山設計開采8號煤層、16-1及16-2號煤層,共3層煤,截至2018年12月底,礦山設計可采量剩余703.11萬噸,礦山生產規模60萬噸/年,儲量備用系數按1.3選取,故礦山剩余服務年限為9.01a。
3、礦井工作制度
礦井年工作日為330d,每日四班作業,其中三班生產,一班準備,每日凈提升時間為18h。
4、礦井建設規模
方案推薦礦井建設規模為60萬噸/年。
5、井田開拓與開采方案
(1)井田開拓方式
礦井、開拓開采現狀
礦井采用斜-立井多水平開拓方式,礦井工業場地位于井田西北部,工業場地內布置有主斜井、副斜井和回風立井3條井筒。主斜井擔負全礦井的煤炭運輸和進風任務,兼作礦井安全出口;副斜井擔負全礦井的輔助運輸和主要進風任務,兼作礦井安全出口;回風立井用于礦井的總回風,兼作礦井安全出口。
礦井目前正在回采8號煤層,東西向布置三條大巷,即集中運輸大巷、集中軌道大巷和集中回風大巷。運輸大巷、回風大巷沿9-2煤層布置,分別與主斜井、回風立井連通;輔運大巷沿8號煤層布置,與副斜井連通,形成礦井開拓系統。三條大巷水平間距30m。
(2)水平劃分及標高
礦井設兩個開采水平,一水平標高+1015m,開采8號煤層,二水平標高+935m,開采16-1號煤層和16-2號煤層。
(3)盤區劃分及開采順序
礦井共劃分2個盤區,一水平為一盤區,開采8號煤層,二水平為二盤區,開采16-1號煤層和16-2號煤層。盤區區依順序依次開采,采區內為條帶前進式開采,工作面后退式開采。
(4)井 筒
方案利用礦井現有的3條井筒,簡述如下:
主斜井
主斜井:井筒傾角25°,直墻半圓拱斷面,凈寬3.2m,凈高3.0m,凈斷面8.5m2,斜長545m,表土段采用料石砌碹支護,基巖段采用錨網噴支護。井筒內設行人臺階和扶手,安設DTL100/25/2×220S型帶式輸送機,敷設兩趟φ315×12mm PE管排水管路、一趟φ159×8mmPE管排水管路、敷設一趟φ89×4mm消防灑水支管、兩趟動力電纜、一趟安全監測監控光纜、一趟信號電纜、一趟通信電纜、一趟照明電纜,擔負礦井煤炭提升任務,兼作進風井及安全出口。
副斜井
井筒傾角25°,直墻半圓拱斷面,凈寬3.0m,凈高3.0m,凈斷面8.0m2,斜長545m,表土段采用料石砌碹支護,基巖段采用錨網噴支護。井筒內設行人臺階和扶手,副斜井采用單鉤串車提升方式,地面絞車房安裝JK-2.5型提升機,井筒內鋪設600mm軌距、30kg/m鋼軌,一趟φ108×4mm壓風管路、一趟φ108×4mm消防灑水管路、一趟安全監測監控光纜、一趟人員定位光纜、一趟通信電纜、一趟信號電纜、一趟火災束管監測管線,擔負礦井材料、矸石、設備提升任務。副斜井同時安裝1臺RJKY55-32/1800(A)型架空乘人器,擔負人員運送任務。
回風立井
井筒凈直徑3.0m,凈斷面7.1m2,井筒垂深171m,表土段采用鋼筋混凝土支護,基巖段采用混凝土支護,井筒內設梯子間,安裝有FBCDZ-№18型防爆對旋軸流通風機2臺,井口設防爆蓋及行人出口,擔負礦井總回風任務,兼作安全出口。
1、交通道路
礦區北部有運煤線路通過,礦區范圍附近的道路長2km,路寬10-12m。
2、村鎮分布情況
礦區周圍3km內沒有城鎮和村莊,周圍人口聚居區為工業場地中的生活區,總人口數不超過100人。
3、周邊礦山情況
海融煤礦北鄰烏海市烏化礦業有限責任公司一礦;西鄰西來峰逆斷層,該區域未規劃礦井;南鄰內蒙古阿左旗泰升公司鄂旗泰源煤礦,兩礦井中間為空白區,距離較大;東鄰鄂絨硅電工業園區,與相鄰的鄂爾多斯煤炭公司白云烏素煤礦距離較大,兩礦井中間為空白區。上述各礦間均留有保安煤柱,各煤礦采礦權無重疊現象,未發現越界開采情況。自建礦以來上述煤礦均未發生冒頂、突水、瓦斯及煤塵爆炸事故。
內蒙古阿左旗泰升公司鄂旗泰源煤礦和鄂爾多斯煤炭公司白云烏素煤礦現在均為關停狀態。
海融煤礦的周邊煤礦相對位置見圖1-2。
圖1-2 周邊煤礦相對位置關系圖
(一)礦山開采歷史
海融煤礦前身為烏海市烏化礦業有限責任公司二礦。2008年,烏海市烏化礦業有限責任公司將該礦采礦權轉讓給烏海市海融礦業有限責任公司,2008年5月19日內蒙古自治區國土資源廳為海融礦業公司頒發采礦許可證,礦山名稱:烏海市海融礦業有限責任公司煤礦,證載能力60萬噸/年。
該礦始建于2007年7月,于2009年底完成基礎建設,2010年礦井投產。自從2010年3月1日烏海地區駱駝山礦井發生奧灰水突出事故后,國家及內蒙古自治區政府有關部門叫停了包括本礦井在內的本礦區所有礦井的生產和施工建設,要求各礦井進行水文地質補充勘探,完成該項工作后,各礦井采取相應的防治水措施后方可恢復生產和建設。
2010年11月,礦井通過了內蒙古自治區煤炭工業組織相關單位及專家對該工程項目的竣工驗收。
2011年,海融煤礦委托內蒙古自治區第八地質礦產勘查開發院對井田范圍內水文地質進行了勘探,并提交了《內蒙古烏海市海融礦業有限責任公司煤礦水文地質補充勘探報告》;內蒙古自治煤炭工業局于2012年3月以“內煤局字〔2012〕77號”文對該報告予以批復。
礦井采用斜-立井多水平綜合開拓方式,工業場地內布置主、副斜井及回風立井三條井筒;井田內設兩個開采水平,一水平標高+1015m,主要開采中組煤;二水平標高+935m,主要開采下組煤。
2010年礦山投產,至今主要進行開拓采準工作,一直未達產,實際生產能力15萬噸/年。采用井工開采方式,井下主運輸采用膠帶輸送機運輸,輔助運輸采用絞車牽引軌道礦車運輸方式。井下采用走向長壁采煤法,綜合機械化一次采全高采煤工藝。移交生產至今井下已完成一水平8號煤層1081、1083、1084、1085工作面的開采,現正在回采1082工作面。礦井移交生產至今,采礦綜合回采率87%,采礦綜合損失率13%,產品為1/3焦煤。
海融煤礦自2009年12月開工建設,共計開采煤量164.805萬噸,礦井回采率為87%。
(二)礦山現狀
1、地下開采系統
礦井采用斜-立井多水平開拓方式,礦井工業場地位于井田西北部,工業場地內布置有主斜井、副斜井和回風立井3條井筒。主斜井擔負全礦井的煤炭運輸和進風任務,兼作礦井安全出口;副斜井擔負全礦井的輔助運輸和主要進風任務,兼作礦井安全出口;回風立井用于礦井的總回風,兼作礦井安全出口。
礦井目前正在回采9-2號煤層,煤層平均厚度1.4左右。采用一次采全高采煤工藝。東西向布置三條大巷,即集中運輸大巷、集中軌道大巷和集中回風大巷。運輸大巷、回風大巷沿9-2煤層布置,分別與主斜井、回風立井連通;輔運大巷沿8號煤層布置,與副斜井連通,形成礦井開拓系統。三條大巷水平間距30m。
開采一水平標高+990m,開采9-2號煤層。采區工作面采用后退式開采。
2、采空區分布
礦山歷經多年開采,8號和9-2號煤層形成大面積的采空區,采空區地面投影面積約為770200m2,位于礦區的中東部。
3、現狀工業場地分布
工業場地位于礦區的西北部,面積68000m2,包括主斜井、副斜井、回風立井這3條井筒和井口北部的辦公生活區(面積20000m2)和南部的洗煤廠(面積3300m2)。
4、現狀排矸場
海融煤礦現已形成1處排矸場,位于礦區中西部,面積147400m2,最大排放高度約20m,在排矸場北部形成2個臺階,東部形成1個臺階,高10-15m,西部形成1個臺階,高5-8m,排矸場邊坡角度約30°。
5、供電系統
目前礦井井下高壓采用10KV供電,由井下中央變電所向該綜采工作面設備列車供電。變電所高壓設備采用PBG-400/10型高壓隔爆開關,綜采工作面用兩臺1000KVA和一臺1600KVA移動變電站提供動力電源。
照片1-2 工業場地
照片1-3 主斜井 照片1-4 副斜井
照片1-5 回風立井 照片1-6 排矸場
6、設備選用:
(1)工作面設備:
序號 | 設 備 名 稱 | 規 格 型 號 | 功 率 | 單 位 | 數 量 | 生 產 廠 家 |
1 | 采煤機 | MG300/730-WD1 | 730KW | 套 | 1 | 西安煤礦機械有限公司 |
2 | 刮板輸送機 | SGZ764/630 | 2*315KW | 部 | 1 | 寧夏天地奔牛實業集團 |
3 | 液壓支架 | ZY5600/15.5/34 | 部 | 121 | 鄭煤機械集團 | |
4 | 液壓支架 | ZY4600/15.5/34 | 部 | 14 | 鄭煤機械集團 |
(2)工作面運輸巷設備:
序號 | 設 備 名 稱 | 規 格 型 號 | 功 率 | 單 位 | 數 量 | 生 產 廠 家 |
1 | 轉載機 | SZZ730/110 | 110KW | 部 | 1 | 寧夏天地奔牛實業集團 |
2 | 破碎機 | PLM110 | 110KW | 臺 | 1 | 寧夏天地奔牛實業集團 |
3 | 可伸縮膠帶輸送機 | DSJ100/80/2*160 | 2*160kw | 部 | 1 | |
4 | 乳化液泵站 | BRW315/31.5 | 200KW | 臺 | 2 | 兩臺同時工作 |
5 | 乳化液泵箱 | RX-2500型 | 臺 | 1 | ||
6 | 噴霧泵站 | BPW200/6.3 | 45KW | 臺 | 2 | |
7 | 清水箱 | SX-2000 2000L | 臺 | 1 | 噴霧泵站用 | |
8 | 制氮機 | YBJ-40-4 | 臺 | 1 | ||
9 | 阻化劑噴射泵 | WJ-24-2 | 3KW | 臺 | 1 | |
10 | 井下運輸用回柱絞車 | JH-30T 1140/660V | 37KW | 臺 | 2 | |
11 | 井下運輸用回柱絞車 | JH-15T 1140/660V | 18.5KW | 臺 | 3 | |
12 | 井下運輸用調度絞車 | JD-25 1140/660V | 45KW | 臺 | 2 | |
13 | 礦用隔爆型移動變電站 | KBSGZY-1000/10 | 臺 | 1 | YB-006 | |
14 | 礦用隔爆型移動變電站 | KBSGZY-1000/10 | 臺 | 1 | YB-007 | |
15 | 礦用隔爆型移動變電站 | KBSGZY-1600/10 | 臺 | 1 | YB-008 | |
16 | 礦用隔爆兼本質安全型真空饋電開關 | KBZ-630/1140(660V) | 臺 | 2 | 設備列車總饋 | |
17 | 礦用隔爆型真空饋電開關 | KBZ-400/1140(660) | 臺 | 1 | 皮帶機總饋 | |
18 | 礦用隔爆兼本質安全型多回路真空電磁啟動器 | QJZ-1600/1140(660)-6 | 臺 | 2 | ||
19 | 礦用隔爆型真空電磁啟動器 | QBZ-80N/1140(660) | 臺 | 3 | 絞車*2、張緊*1 | |
20 | 礦用隔爆型真空電磁啟動器 | QBZ-200/1140(660) | 臺 | 1 | 皮帶機開關 | |
21 | 礦用隔爆型本質安全型真空交流軟啟動器 | QJR-400/1140(660) | 臺 | 2 | 皮帶機軟啟 | |
22 | 礦用隔爆型照明綜合 | ZBZ-4.0/1140(660) | 4KVA | 臺 | 1 | 127V |
23 | 礦用本安型擴音電話 | KTK18(D) | 套 | 1 | 山東大齊 | |
24 | 礦用本安型皮帶保護 | KTG118 | 套 | 1 | 山東大齊 |
7、礦山剩余服務年限
根據2020年12月,編制的《烏海市海融礦業有限責任公司煤礦礦產資源儲量2020年年度檢測報告》,2019年在8#、9#煤層消耗資源儲量41.79萬噸,所以截止2020年12月底,礦井剩余可采儲量為Q=703.11-32.3-41.79=629.02萬噸。
礦井剩余服務年限為8.06年。
T==629.02/60×1.3=8.06(a)
式 中:A——設計生產能力,60萬噸/年;
Q——礦井可采儲量,629.02萬噸;
K——儲量備用系數,取1.3;
T——礦井服務年限,a
圖1-7 礦區開采現狀示意圖
1、遵循“以人為本”原則,確保人居環境的安全,提高人居環境質量。
2、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依據科技進步、發展循環經濟、建設綠色礦業”、“因地制宜、邊開采邊保護”原則。
3、堅持“誰開發誰保護;誰破壞誰治理”原則。
4、堅持“總體部署,分期治理”原則。
1、通過開展礦山地質環境治理與土地復墾工作,最大限度地避免或減輕因礦山開采引發的地質災害、危害;減少礦山開采對含水層、土地資源和地形地貌景觀的影響,最大限度地恢復礦山地質環境和生態環境,達到保護和恢復礦區地質環境與自然生態環境的目的。規范采礦活動,實現資源開發利用與地方經濟建設和自然生態環境協調發展。
2、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方案的實施旨在綜合治理礦山地質環境,控制或消除礦山存在的地質災害隱患,恢復礦山建設、生產等活動對地質環境的破壞。根據2020年6月烏海市岳峰礦業技術有限責任公司編制的《烏海市海融礦業有限責任公司煤礦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方案》,結合本礦實際,制定我礦2020年度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及土地復墾的任務主要包括:
(1)對地裂縫的回填、平整、恢復植被。
(2)設置網圍欄圍擋地裂縫區域。
(3)設置警示牌。
(4)平整河槽,疏通河道,恢復植被。
(5)排矸場邊坡整形和頂部平整。
(6)開展地質災害預警監測工程:包括災害隱患點的監測、采空區地面塌陷的監測。從而掌握礦山地質環境動態變化,對主要礦山地質環境問題開展預測預報工作。
2020年主要對礦區做的環境治理工程:
煤矸石渣堆:平整土石方12134m3,邊坡整形7400m3;
采空區地表:地裂縫回填2356.5m3,平整土石方5830m3,自然恢復植被29100m2,網圍欄544m,警示牌6塊;
河沙采掘帶:平整土石方3194m3,自然恢復植被8388m2。
礦山地質環境治理2020年度實施計劃安排表
年份 | 治理區 | 主要工程技術措施及工程量 | 工程施 工費 | |||||
回填 | 平整(土石方) | 自然恢復植被 | 邊坡整形 | 網圍欄 | 警示 牌 | |||
m3 | m3 | m2 | m3 | m | 塊 | 萬元 | ||
2020.1- 2020.12 | 煤矸石渣堆 | 12134 | 7400 | 3.89 | ||||
采空區地表 | 2356.5 | 5830 | 29100 | 544 | 6 | 120.31 | ||
合計 | 2356.5 | 17964 | 29100 | 7400 | 544 | 6 | 124.2 |
根據礦山開采進度及開采過程中產生的礦山地質環境問題,制定近期治理規劃。按照治理工程與采礦工程相結合的原則,本年制定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工程計劃。
2021年地質環境治理及土地復墾工作部署:
(1)對地裂縫的回填、平整、恢復植被。
(2)設置網圍欄圍擋采空區存在地裂縫區域。
(3)設置警示牌。
(4)平整河槽,疏通河道,恢復植被。
(5)排矸場邊坡整形和覆土。
(6)工業場地周邊綠化。
(7)開展地質災害預警監測工程:采空區地面塌陷的監測。從而掌握礦山地質環境動態變化。
二、2021年主要工程量統計
礦山地質環境治理2021年度實施計劃安排表 表3-1
年份 | 治理區 | 治理內容 | 單位 | 工程量 | 工程施工費估算 (萬元) |
2021.1-2021.12 | 煤矸石渣堆 | 邊坡整形 | m3 | 8000 | 11.00 |
覆土 | m3 | 11000 | 9.00 | ||
采空區地表 | 地裂縫回填 | m3 | 2500 | 22.40 | |
地表平整 | m3 | 3900 | 4.68 | ||
恢復植被 | hm2 | 2.3 | 0.53 | ||
網圍欄 | m | 600 | 2.70 | ||
警示牌 | 塊 | 8 | 0.24 | ||
河沙采掘帶 | 平整 | m3 | 4360 | 45.60 | |
恢復植被 | hm2 | 2.4 | 0.86 | ||
工業場地 | 綠化 | hm2 | 1.2 | 0.67 | |
合計 | 97.68 |
該項目的投資估算為動態投資,包括靜態投資和價差預備費。 其中項目靜態投資概算由工程施工費、其他費用、監測管護費、不可預見費四部分組成。
價差預備費
PF=∑It [(1+f) t-1-1]
式中:PF——價差預備費,It——治理期第t年的靜態投資額,
f——年綜合價格增漲率(%),t——治理期年份數
本方案f(年綜合價格增漲率)=6%。
各工程費取費參考內蒙古自治區財政廳、國土資源廳關于印發《內蒙古自治區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工程預算定額標準(試行)》的通知(內財建[2013]600號)、烏海市材料價格信息(2020年4季度)及烏海市海南區實際材料價格市場詢價。
烏海市海融礦業有限責任公司煤礦2021年度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方案總費用由靜態投資和價差預備費兩部分構成,總計115.95萬元,其中靜態投資110.44萬元,價差預備費5.50萬元。
2021年度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及復墾費用統計總表 表3-2
序號 | 工程或費用名稱 | 預算金額 | 各費用占總費用的比例(%) |
-1 | -2.00 | -3 | |
一 | 工程施工費 | 91.68 | 79.07 |
二 | 其他費用 | 10.30 | 8.88 |
三 | 不可預見費 | 3.06 | 2.64 |
四 | 監測 | 5.41 | 4.66 |
五 | 價差預備費 | 5.50 | 4.74 |
總 計 | 115.95 | 100 |
四、計提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基金情況
根據內自然資規[2019]3號文,《內蒙古自治區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基金管理辦法(試行)》中的基金計提計算方法。
年度基金提取額=礦類計提基數×露天開采影響系數(或地下開采影響系數)×土地復墾難度影響系數×地區影響系數×煤礦價格影響系數(開采礦種為煤的時候增加該系數)×上一年度生產礦石量。
其中,該礦2020年實際產量41.79萬噸,產品原煤,坑口平均售價150元/噸。開采方式為其它采礦法。損毀土地面積1.760177km2,其中草地0.9479km2,其他0.812277km2,土地損毀面積及分類損毀面積數據取自于《烏海市海融礦業有限責任公司煤礦礦山地質環境分期治理方案》。
2021年提取基金額度:5.5元/噸(固體能源礦類計提基數)×2.5(其它采礦法)×[0.9479(草地)/1.760177×1.0+0.812277(其它)/1.760177×0.8]×0.9(烏海地區影響系數)×1.0(煤價影響系數)×1.2(地下開采影響系數)×41.79萬噸(上一年度生產原煤量)=562.99萬元。
2、礦山地質環境治理過程要規范化,應嚴格按照建設項目管理程序實行招投標制,選擇有施工資質、技術力量強的施工單位負責項目的實施,加強管理。
3、礦山地質環境治理與土地復墾資料必須規范化,包括勘察、設計、施工日志、竣工驗收資料,以及治理過程工程量及經費要及時整理、歸檔,便于后期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核查。
4、成立礦山地質恢復與土地復墾領導小組
組 長:白振華
副組長:郝進學
成 員:劉 芳
1、根據項目工作要求,選派有經驗的技術人員組成施工部,按照統一部署和設計要求開展工作。
2、配備性能良好的交通運輸工具、通訊工具、測量儀器及其它生產設備,分析測試任務由具有相關資質的實驗室承擔,確保工程質量。
3、加強施工過程監理,關鍵工序聘請專家指導。
4、生產過程中嚴格實施質量三檢制度(自檢、互檢、抽檢),確保工程質量,爭創優質工程。
5、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嚴格按照技術規范、規程及設計書、施工方案要求操作,對項目全過程進行質量監控,不允許出現不合格的原材料、中間成果和單項工程,確保最終成果的高質量。
6、隨時接受主管單位和其它有關部門的監督、檢查和指導。
根據“誰開發誰保護,誰破壞誰治理,誰受益誰出資”的原則,礦山環境保護與綜合治理資金來源為礦山自籌。建設單位應將治理費用從生產費用列支,防止擠占挪用和截留,要做到資金及時足額到位,合理使用,確保??顚S?,確保地質災害防治經費投資額度、資金流向和使用情況的真實性和有效性。
另外,采礦權人還要落實專項資金制度,確保誰破壞誰治理,切實履行起企業保護和治理礦山地質環境保護的應有責任,認真落實礦山地質環境恢復與治理方案;必須高度重視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環境問題治理工作,按該方案制定的治理規劃,分期分批把治理資金納入到每個年度預算之中,確保各項治理工作能落實到位,確保礦山地質環境不因礦山資源的開采造成質量下降或者影響既定礦山地質環境保護目標的實現。
礦山承諾將嚴格依據國家法律法規和政策要求,若在本治理方案服務期限內煤礦的礦業權發生變更,則復墾責任與義務將隨之轉移到下一個礦業權單位。
實行嚴格的工程驗收制度,復墾工程將嚴格按照“復墾方案”的技術要求執行,制定嚴格的工程考核制度。在驗收中,應嚴格驗收制度,驗收人員對照復墾單元措施逐項核實工程量,鑒定工程質量,填報驗收表,寫出驗收總結,驗收不合格,應限期整改。
定期向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報告土地復墾工程的實施進展情況、存在的問題,結合工程進度提出具體的改進和補救措施,確保復墾工程的全面完成。
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在監管中發現治理責任人不履行治理義務的,按照法律法規和政策文件的規定,治理責任人將接受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及有關部門處罰,情節嚴重者不予批準采礦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