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山地質環境治理2022年度計劃書
前 言
烏海市海融礦業有限責任公司煤礦為為已建礦山,采礦權人為烏海市海融礦業有限責任公司。
根據內蒙古自治區自然資源廳《關于く內蒙古自治區礦山地質環境治理辦法〉廢止后有關事宜的通知》(內自然資字(2020)528號)、國土資源部文件《國土資源部辦公廳關于做好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方案編報有關工作的通知》(國土資規〔2016〕21 號)等文件要求,烏海市海融礦業有限責任公司煤礦采礦權人按照“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方案”和礦山地質環境實際情況,按照邊生產邊治理的原則,每年3月底前編制年度礦山地質環境治理與士地復墾計劃(年度計劃),并落實信息公開制度向社會公開。
根據烏海市自然資源局《關于編制年度礦山環境治理與土地復墾計劃的通知》等文件要求,烏海市海融礦業有限責任公司煤礦對2021年度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進行了總結,同時,對2022年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區域的工作部署,包括經費投入情況、治理情況;和本年度基金投入情況,治理恢復的面積、地類、經費預算等。并按照《關于開展礦山地質環境治理“雙隨機一公開”監督檢查的通知》(內國土資字〔2018〕827號)接受監督檢查。
第一章 礦山簡介
海融礦業有限責任公司煤礦最初名稱為陶斯圖村西來峰煤礦,該礦始建于1980年。1994年,陶斯圖村西來峰煤礦由烏海市烏化礦業有限責任公司接管,屬集體性質企業。
2007年根據“內國土資采劃字[2007]0067號”文,烏海市烏化礦業有限責任公司煤礦范圍進行了單獨分離整合,劃定原礦區范圍的一部分為烏海市烏化礦業有限責任公司二礦,2009年7月20日采礦權人變更為烏海市海融礦業有限責任公司。
內蒙古自治區國土資源廳為烏海市海融礦業有限責任公司頒發采礦許可證,證號:C1500002009081120031889,礦山名稱:烏海市海融礦業有限責任公司煤礦;開采礦種:煤炭;開采方式:地下開采;生產規模:60萬噸/年;礦區面積:1.5194km2;開采深度:1261~810m標高,采礦許可證范圍由4個拐點圈定。
第二章 礦山基本情況
烏海市海融礦業有限責任公司煤礦位于烏海市海南區南4km里處,桌子山煤田白云烏素Ⅲ勘探區西北角10~12勘查線之間,行政區劃隸屬海南區管轄,其地理坐標(2000國家大地坐標系)為:
東經:106°55′44″~ 106°57′14″;
北緯:39°22′47″~ 39°24′13″。
中心點坐標:X=4361779.18;Y=36409256.55
礦區距烏海市政府所在地(海勃灣區)35km,距寧夏回族自治區石嘴山市50km。由煤礦到烏海市、寧夏回族自治區石嘴山市有公路和柏油路相通,距包蘭線烏海西站30km,距拉僧廟站8km,由海勃灣經拉僧廟,鄂托克旗至東勝公路(109國道)、G6京藏高速公路從礦區西部通過,公路、鐵路四通八達,交通較為便利(詳見交通位置圖1-1)。
礦山開采范圍由四個拐點圈定,礦區范圍拐點坐標見表1-1。
表1-1 海融煤礦采礦許可證范圍拐點坐標一覽表
拐點編號 |
1980西安坐標系,3度帶 |
2000國家大地坐標系 |
||
X |
Y |
X |
Y |
|
1 |
4362319.87 |
36409841.66 |
4362329.7156 |
36409954.9239 |
2 |
4362319.85 |
36408221.65 |
4362329.6964 |
36408334.9067 |
3 |
4361249.85 |
36408521.67 |
4361259.6920 |
36408734.9292 |
4 |
4361249.87 |
36409841.68 |
4361259.7110 |
36409954.9443 |
礦區面積1.5194km2 開采標高由1261m至810m。 |

第三章 礦山保有儲量
依據2016年7月內蒙古龍旺地質勘探有限責任公司編制完成的《內蒙古自治區桌子山煤田白云烏素礦區海融煤礦煤炭資源儲量核實報告》{內國土資儲備字[2017]21號},截止2015年11月30日,累計查明資源儲量1132萬噸,保有資源儲量為1047萬噸。
第五章 礦山現狀開采情況
烏海市海融礦業有限責任公司煤礦采礦許可證為1500002009081120031889,有效期限為:2021年11月14日—2023年11月14日;礦井生產能力60萬t/a,煤礦至今為正常生產礦井,未受到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等部門行政處罰;礦業權人每年均進行礦業權人勘查開采信息公示,且未被列入礦業權人勘查開采信息公示系統異常名錄。
第六章 2022年礦山地質環境治理計劃及基金計提
第一節 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項目
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主要包括:地面采空區地裂縫回填封堵工程,煤矸石渣堆治理(邊坡整形、修筑擋墻、邊坡拱形護坡工程)、;河沙采掘;平整,覆土,自然恢復植被,網圍欄,警示牌等。
1、地面采空區地裂縫封堵工程:
本年度主要治理及重點監測的采空區在1093綜采工作面采空區,治理及重點監測區域的面積約為153750㎡;工作面回采結束后出現的裂縫,一般寬度約在2-10cm,該區域地表為草原地帶,對地表及植被破壞程度較輕,地面地裂縫的治理以局部整平恢復土地功能為主,治理主要采用人工就地取土及鏟車附近取土的方式對裂縫進行填充。
2、煤矸石渣堆治理工程
煤矸石堆及時覆土不得有著火冒煙等現象,整形臺階邊坡坡度控制在25°,高度控制在15~25m,臺階寬度7m,不足15m的按照實際高度計;在排土場坡腳處修筑擋墻,擋墻修筑范圍由排矸場北側起至西南地段,防止雨季東側溝谷洪水對排矸場的沖刷,待排土場整形工程施工完畢后,在排矸場坡面上實施漿砌片石拱形護坡工程。
3、河沙采掘帶平整
首先利用推土機,將隨意堆積在露天采坑邊的未利用河沙或廢石土推至露天采坑;然后再用挖土機對露天采坑高陡邊坡進行挖掘,消減邊坡;最后采用推土機與人工相結合的方法進行土地整平,并非整至絕對水平,而是使整個河沙采掘帶呈自然地形,使其與周邊地形地貌相協調。
4、覆土
礦區范圍內有適合植物生長的表土層,本方案設計的覆土即為就地取材,即將需要覆土區域周邊表土用挖土機或推土機覆蓋于治理區或將回填物中的砂土填在最表層。盡管如此,覆土厚度至少要達到0.3m,方可適合植物生長。
5、自然恢復植被
礦區無地表水,干旱少雨,降水量小,蒸發量大。從現場調查來看,礦區表土層較厚,植被發育良好,說明地下水位并不特別低,適合植物生產。因此采取自然恢復植被。即經平整覆土后,讓適宜當地生長的草木植物自然恢復,生長,不進行人工干預。
6、警示牌
本年度計劃新增警示牌5塊,并將原警示牌損壞丟失的進行補充。
7、治理工程量估算
年份 |
治理區 |
治理內容 |
單位 |
工程量 |
備注 |
2022.1-2022.12 |
煤矸石渣堆 |
邊坡整形 |
m³ |
110000 |
|
拱形護坡 |
m³ |
62957 |
片石骨架 砌筑量 |
||
砌筑擋墻 |
m³ |
2210 |
|
||
采空區地表 |
地裂縫回填 |
m³ |
2100 |
|
|
恢復植被 |
hm2 |
1.3 |
|
||
網圍欄 |
m |
600 |
|
||
警示牌 |
塊 |
5 |
|
||
河沙采掘帶 |
平整 |
hm2 |
1.2 |
|
|
恢復植被 |
hm2 |
1.2 |
|
||
工業場地及辦公區域 |
綠化 |
hm2 |
0.5 |
|
|
合計 |
|
|
hm2 |
4.2 |
|
第二節 計提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基金情況
根據內自然資規[2019]3號文,《內蒙古自治區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基金管理辦法(試行)》中的基金計提計算方法。
年度基金提取額=礦類計提基數×露天開采影響系數(或地下開采影響系數)×土地復墾難度影響系數×地區影響系數×煤礦價格影響系數(開采礦種為煤的時候增加該系數)×上一年度生產礦石量。
其中,我礦2022年實際產量54.82萬噸,產品原煤,坑口平均售價150元/噸。開采方式為其它采礦法。損毀土地面積1.5576 km2,其中草地0.740302 km2,其他0.817298 km2,土地損毀面積及分類損毀面積數據取自于《烏海市海融礦業有限責任公司煤礦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方案》。
2022年提取基金額度:5.5元/噸(固體能源礦類計提基數)×2.5(其它采礦法)×[(0.740302 (草地)/1.5576)×1.0+0.817298(其它)/1.5576×0.8]×0.9(烏海地區影響系數)×1.0(煤價影響系數)×1.2(地下開采影響系數)×54.82萬噸(上一年度生產原煤量)=728.65萬元。
第七章 保障措施
1、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制度要規范化,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方案應建立以法人為組長的治理與復墾小組,配備專人負責礦山地質環境保護工作,自覺接受地方自然資源行政主管部門的監督、檢查,使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方案設計落到實處。
2、礦山地質環境治理過程要規范化,應嚴格按照建設項目管理程序實行招投標制,選擇有施工資質、技術力量強的施工單位負責項目的實施,加強管理。
3、礦山地質環境治理與土地復墾資料必須規范化,包括勘察、設計、施工日志、竣工驗收資料,以及治理過程工程量及經費要及時整理、歸檔,便于后期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核查。
4、成立礦山地質恢復與土地復墾領導小組
組長:白振華
副組長:郝進學
成員:劉 芳、秦 喜、趙 軍
1、根據項目工作要求,選派有經驗的技術人員組成施工部,按照統一部署和設計要求開展工作。
2、配備性能良好的交通運輸工具、通訊工具、測量儀器及其它生產設備,分析測試任務由具有相關資質的實驗室承擔,確保工程質量。
3、加強施工過程監理,關鍵工序聘請專家指導。
4、生產過程中嚴格實施質量三檢制度(自檢、互檢、抽檢),確保工程質量,爭創優質工程。
5、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嚴格按照技術規范、規程及設計書、施工方案要求操作,對項目全過程進行質量監控,不允許出現不合格的原材料、中間成果和單項工程,確保最終成果的高質量。
6、隨時接受主管單位和其它有關部門的監督、檢查和指導。
根據“誰開發誰保護,誰破壞誰治理,誰受益誰出資”的原則,礦山環境保護與綜合治理資金來源為礦山自籌。建設單位應將治理費用從生產費用列支,防止擠占挪用和截留,要做到資金及時足額到位,合理使用,確保??顚S?,確保地質災害防治經費投資額度、資金流向和使用情況的真實性和有效性。
另外,采礦權人還要落實專項資金制度,確保誰破壞誰治理,切實履行起企業保護和治理礦山地質環境保護的應有責任,認真落實礦山地質環境恢復與治理方案;必須高度重視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環境問題治理工作,按該方案制定的治理規劃,分期分批把治理資金納入到每個年度預算之中,確保各項治理工作能落實到位,確保礦山地質環境不因礦山資源的開采造成質量下降或者影響既定礦山地質環境保護目標的實現。
礦山承諾將嚴格依據國家法律法規和政策要求,若在本治理方案服務期限內煤礦的礦業權發生變更,則復墾責任與義務將隨之轉移到下一個礦業權單位。
實行嚴格的工程驗收制度,復墾工程將嚴格按照“復墾方案”的技術要求執行,制定嚴格的工程考核制度。在驗收中,應嚴格驗收制度,驗收人員對照復墾單元措施逐項核實工程量,鑒定工程質量,填報驗收表,寫出驗收總結,驗收不合格,應限期整改。
定期向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報告土地復墾工程的實施進展情況、存在的問題,結合工程進度提出具體的改進和補救措施,確保復墾工程的全面完成。
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在監管中發現治理責任人不履行治理義務的,按照法律法規和政策文件的規定,治理責任人將接受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及有關部門處罰,情節嚴重者不予批準采礦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