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海市海融礦業有限責任公司煤礦礦山2020年度計劃書
烏海市海融礦業有限責任公司煤礦礦山
地質環境治理2020年度計劃書
編制單位:烏海市海融礦業有限責任公司
編制時間:2020年5月15日
目 錄
第一節 礦區地理位置………………………………………………………
烏海市海融礦業有限責任公司煤礦位于內蒙古自治區烏海市海南區,行政區劃隸屬于烏海市海南區,其地理坐標為:
東經:106°55′44″—106°57′14″
北緯: 39°22′47″— 39°24′13″
礦區中心西北距海南區政府所在地約8km,西北距烏海市政府所在地約30km。西北距G225高速公路約8km,南距109國道約2km,西距217省道約8km,西距海南區至公烏素鎮約4km,西南距公烏素火車站約5km,其間均有簡易公路相通,礦區交通條件尚屬便利。詳見交通位置圖1-1。
一、礦權設置情況
內蒙古自治區國土資源廳于2016年11月14日為烏海市海融礦業有限責任公司頒發采礦許可證延續,證號為C1500002009081120031889,礦山名稱為烏海市海融礦業有限責任公司煤礦,開采礦種為煤,開采方式為地下開采,生產規模為60萬噸/年,礦區面積1.5194平方公里,共由4個拐點圈定,開采深度為由1261米至810米標高(表1-1),有效期限3年,自2016年11月14日至2019年11月14日。
海融煤礦礦田范圍拐點坐標表
拐點 編號 | 1954年北京坐標系 | 1980年西安坐標系 | ||
X | Y | X | Y | |
1 | 4362370.00 | 36409920.00 | 4362319.87 | 36409841.66 |
2 | 4362370.00 | 36408300.00 | 4362319.85 | 36408221.65 |
3 | 4361300.00 | 36408700.00 | 4361249.85 | 36408621.67 |
4 | 4361300.00 | 36409920.00 | 4361249.87 | 36409841.68 |
礦區面積1.5194平方公里 開采深度為由1261米至810米 |
圖1-1 交通位置圖
二、礦山保有儲量
依據2016年7月內蒙古龍旺地質勘探有限責任公司編制完成的《內蒙古自治區桌子山煤田白云烏素礦區海融煤礦煤炭資源儲量核實報告》{內國土資儲備字[2017]21號},截止2015年11月30日,累計查明資源儲量1132萬噸,保有資源儲量為1047萬噸。
內蒙古自治區桌子山煤田白云烏素礦區海融煤礦即烏海市海融礦業有限責任公司煤礦。特此說明。
三、礦山現狀開采情況
海融礦業有限責任公司煤礦最初名稱為陶斯圖村西來峰煤礦,該礦始建于1980年,1994年,陶斯圖村西來峰煤礦由烏海市烏化礦業有限責任公司接管,屬集體性質企業。
2007年根據“內國土資采劃字[2007]0067號”文,烏海市烏化礦業有限責任公司煤礦范圍進行了單獨分離整合,劃定原礦區范圍的一部分為烏海市烏化礦業有限責任公司二礦,2009年7月20日采礦權人變更為烏海市海融礦業有限責任公司。
至2012年,礦山一直在重新設計60萬t/a技改方案和辦理建設前相關手續,沒有建設和生產。該礦原生產能力30萬t/a,2012年后以60萬t/a的生產能力進行改造擴建。設計生產規模為采礦2000t/d、600000t/a,年生產300天,每天3班,每班8小時。
該煤礦采用主副斜井、立風井混合開拓系統,其主要生產技術指標為:
設計生產能力:60萬t/a
設計開采煤層:5、8、9#
設計采區回采率:82%
投產工作面個數:2個
采煤方法:綜合機械化采煤
井巷工程量:7709m
萬噸掘進率:128.48m/萬噸
礦井噸煤耗電量:19.24KW·h/t
2012年在8#煤層動用資源儲量17.23萬噸,開采煤炭資源量14.404萬噸,損失量2.826萬噸。
2013年在8#煤層動用資源儲量29.05萬噸,開采煤炭資源量25.361萬噸,損失量3.689萬噸。
2014年在8#煤層動用資源儲量44.717萬噸,開采煤炭資源量39.038萬噸,損失量5.679萬噸。
2015年在8#煤層動用資源儲量32.033萬噸,開采煤炭資源量27.869萬噸,損失量4.164萬噸。
2016年在8#煤層動用資源儲量32.033萬噸,采出原煤21.36萬噸,損失量3.192萬噸,實際采區回采率為87%。
據現場實地調查,礦山建有工業場地(含辦公生活區、主井、副井、風井、運煤傳送帶、儲料場、停車場、場區道路),另泰和集團所屬洗煤廠和磚廠在礦區西部形成矸石渣堆一處,井工開采形成地下采空區一處,礦區道路多條。除此之外,礦區中部干河內因盜采形成河沙采掘帶一條,詳見圖1-2。
圖1-2 礦區開采現狀示意圖
四、礦山剩余生產服務年限
依據2016年7月內蒙古龍旺地質勘探有限責任公司編制完成的《內蒙古自治區桌子山煤田白云烏素礦區海融煤礦煤炭資源儲量核實報告》{內國土資儲備字[2017]21號},截止2015年11月30日,累計查明資源儲量1132萬噸,保有資源儲量為1047萬噸。
據“開發利用方案”,本煤礦露天礦服務年限T =設計可采儲量÷(年生產能力×儲量備用系數) =1047÷(60×1.3)≈13.42年。
五、相鄰礦山分布與開采情況
海融煤礦西鄰楊掌才煤礦,北鄰烏海市烏化礦業有限責任公司一礦,上述煤礦均主采8#煤層,采煤方法為巷柱式開采,機械通風,礦井涌水隨采隨排,沒有發現火區,也未發生過瓦斯、煤塵爆炸事故。詳見相鄰礦井關系圖1-3。
圖1-3 相鄰礦井關系位置圖
烏海市海融礦業有限責任公司于2017年3月編寫了《烏海市海融礦業有限責任公司煤礦礦山地質環境分期治理方案(2017.1-2019.12)》(以下簡稱“分期方案”)。根據內蒙古自治區新的文件精神,不再編寫礦山地質環境分期治理方案,所以2020年沒有再續編分期方案。
第三章2019年治理地質環境工程完成情況
圖2-1 采空區上的警示牌 | 圖2-2 礦區道路旁的警示牌 | |
圖2-3 治理后的沉陷地裂縫 | 圖2-4 工業場地綠化 | |
圖2-5 工業場地道路硬化 | 圖2-6 工業場地硬化 | |
2019年1月-2019年12月
(1)對河沙采掘帶內自然恢復的植被進行管護。
(2)對煤矸石渣堆存在崩塌(滑坡)隱患地段進行邊坡整形、平整,根據需要調整警示牌。
(3)對本年度地下采空區之地表形成的塌陷、沉陷及地裂縫設置警示牌、網圍欄,開展回填、平整、覆土、自然恢復植被及植被管護工程。對地裂縫應選用能夠封水、封氣的黃土并人工導入,待與地面相平時,填土覆蓋壓實。
(4)對地下采空區對應之地表可能發生塌陷、沉陷及地裂縫地段、煤矸石渣堆、井下水文地質情況進行監測。
礦山地質環境分期治理2019年度實施計劃完成表
年份 | 治理區 | 主要工程技術措施及工程量 | 工程施 工費 | |||||
回填 | 平整(土石方) | 自然恢復植被 | 邊坡整形 | 網圍欄 | 警示牌 | |||
m3 | m3 | m2 | m3 | m | 塊 | 萬元 | ||
2019.12 | 煤矸石渣堆 | 14534 | 7400 | 3.89 | ||||
地下采空區 | 61834 | 5830 | 29100 | 544 | 6 | 120.31 | ||
合計 | 61834 | 20364 | 29100 | 7400 | 544 | 6 | 124.2 | |
其他費用 | 14.13 | |||||||
不可預見費 | 3.16 | |||||||
監測費 | 6.56 | |||||||
靜態投資 | 148.05 | |||||||
價差預備費 | 7.95 | |||||||
動態投資費 | 156 |
第四章2020年擬治理的工程項目及預算情況 2020年治理工程安排: 煤矸石渣堆:平整土石方14534m3,邊坡整形7400m3; 地下采空區:回填61834m3,平整土石方5830m3,自然恢復植被29100m2,網圍欄544m,警示牌6塊; 河沙采掘帶:平整土石方94194m3,自然恢復植被188388m2。 礦山地質環境治理2020年度實施計劃安排表
第五章 2020年計提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基金情況 根據內自然資規[2019]3號文,《內蒙古自治區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基金管理辦法(試行)》中的基金計提計算方法。 年度基金提取額=礦類計提基數×露天開采影響系數(或地下開采影響系數)×土地復墾難度影響系數×地區影響系數×煤礦價格影響系數(開采礦種為煤的時候增加該系數)×上一年度生產礦石量。 其中,該礦2019年實際產量30.3萬噸,產品原煤,坑口平均售價150元/噸。開采方式為其它采礦法。損毀土地面積1.760177km2,其中草地0.9479km2,其他0.812277km2,土地損毀面積及分類損毀面積數據取自于《烏海市海融礦業有限責任公司煤礦礦山地質環境分期治理方案》。 2020年提取基金額度:5.5元/噸(固體能源礦類計提基數)×2.5(其它采礦法)×[0.9479(草地)/1.760177×1.0+0.812277(其它)/1.760177×0.8]×0.9(烏海地區影響系數)×1.0(煤價影響系數)×1.2(地下開采影響系數)×30.3萬噸(上一年度生產原煤量)=408.20萬元。 |